MARKOR-CSR

在整个世界上画画

2016-12-21

写在前面的两则小故事:

一个妈妈和她三岁的孩子一起画画。妈妈问她的孩子在画什么,孩子说在画洗澡水;妈妈问为什么洗澡水是红色的?孩子回答,因为水是热的啊!

另外一次,孩子在画家里种的长生草,他问妈妈为什么叫长生草?妈妈告诉他因为这种草可以一直活下去。孩子想了想,便在草的旁边画了一个守护它的小天使。

这是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杨景芝教授在一次分享中聊到的关于自己外孙的两个小故事。她一边讲故事一边阐述了起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从小就尊重、重视儿童思维的发展,就不需要现在很费力气发展他的创造力。”

杨景芝

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修业五年。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委会秘书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很多当代艺术家也坦言,自己之所以走上艺术的道路,是和儿童时期受到的鼓励息息相关,他们的作品也大都受到年幼时看到的艺术品的影响。

艺术家艾伦·哈维(Ellen Harvey)小的时候总跟随父母参观欧洲各地的博物馆,在法国她看到了罗杰尔·范·德·维登的《最后的审判》,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她看到了波提切利的《春》(ca. 1477–82)与《维纳斯的诞生》(ca. 1485)。这些都对给年幼的哈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

《维纳斯的诞生》

哈维说道:“在参观这些博物馆的旅途中我萌生了要当艺术家的想法,也正是在那时我开始对绘画着迷。”至今她在布鲁克林的工作室中还挂着一幅《最后的审判》的复制版。现在她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成为了一位艺术家,在费城的锁之画廊举办过个展。

她认为,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小时候父母经常鼓励自己的艺术灵感、经常带她去观看早期艺术大师的杰作有着很深的影响。

Ellen Harvey的当代艺术作品《ARCADE/ARCADIA》

“孩子的世界是伟大的,因为那里没有边界。”

艺术就是人在他的生存环境当中,对世界的认识、认知、感知以及对于美的一种表达。而在孩子的视野里,这些美是充满了想象和重塑的。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艺术是记忆加想象,加上他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来展现,不是非得要求他很真实;现在艺术是很多元的,不一定非得符合我们三维透视空间的关系才是好的。

来自美克美家“快乐美术教室”的作品《快乐小记者》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美克美家认为对于这些没有限制和边界的理想主义,而曾经仅重视“技艺”的艺术教育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发掘这种理想是我们的使命。然而我们不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因为艺术教育带给孩子的启发和鼓励,最终会转化成这个社会创新的驱动力。”

 “整个世界都是‘未来艺术家’的画板。”

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关乎到了一个社会的审美情怀。如同那些受到艺术启蒙而最终走上艺术行业的现代艺术家们一样,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艺术带来的视野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的土壤就是一个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可和鼓舞。

美克美家希望能给未来艺术家们一个良好的艺术体验,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就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美的纯粹快乐。于是,美克美家将为这些孩子举办一次真正的画展。

2016年12月24日-2017年1月15日,

美克美家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三联·松果生活共同承办的,

“给未来艺术家一个鼓励”儿童心愿画作展将正式上线。

500位艺术家的艺术心愿,等你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