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OR-CSR

呼伦贝尔牧区水土资源问题依然严峻

2016-10-12

随着呼伦贝尔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牧区牧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加上牧区水利设施不完善且大部分水利设施老化,没有一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尽管很多牧户家都有打电井,偏远地区牧民用水问题依然存在,如若遇到停电或者结冰,牧民还需要到很远的地方运水,以解决生活用水和大量牲畜喝水问题。

草场利用方面,蒙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减少牲畜数量,降低草地利用程度,施行草场利用的轮牧、禁牧、休牧政策。不可否认,轮牧,禁牧政策的实施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无法阻止草场退化,草地荒漠化等问题的存在。

首先,牧区圈养放牧区域被固定在很小的范围,固定的草场上牲畜整天来回活动,时间久了,草场加速退化,然后加速退化的小片草场随风起砂,飞沙反而引起更多草场退化,之前牺牲少量草场来维护整体草原生态的思路是否正确值得思考。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适当的放牧对草场的发展是有利的,牲畜吃草刺激了植物的顶端优势,牲畜的粪便也可以给草场施肥,提升草原密度。其次牧民所分草场不一定有水源,因此牧民在草原打井,一时水井剧增,无论对于水资源利用还是草场保护都十分不利。

加上草原生态脆弱,牧民的围栏使生态区破碎,“拦”住了草原的活力。最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是草场破坏大的一个原因,固定式蒙古包的建立,使所处的草地产生了根本性的破坏,另外,游客自身素质不高,随意开车进入草场,也导致了草原破坏严重。

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属于高原地貌,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气候特点显著。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呼伦贝尔牧区降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分草场到户后,人口和草场分布不匹配问题更加显著。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偏远地区各牧户之间距离很远,造成牧区水资源补给、储藏、排泄以及开发利用的条件相对复杂。